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國務院令第253號文《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和國家環??偩汁h發2006[28號]《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的要求,為了充分了解香水河旅游區總體規劃所在地周邊社會各界對該規劃的意見,更好的做好該規劃的環境保護工作,現對該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行第二次信息公示。
一、公示內容
環境影響第二次信息公示內容見附件——《香水河旅游區總體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二、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注意事項
公眾可對規劃實施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和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建議或意見。
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受影響直接、間接影響關注該規劃的單位和個人。
征求公眾的主要意見:①對該規劃的意見和建議;②對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提出環境保護對策的意見和建議;③對該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意見。
公示時間及方式:公示有效時間為自本公示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公眾可通過寫信、發郵件、打電話等形式向建設單位或環評單位提出意見。
三、公眾提出意見的方式
可以通過信函、電子郵件向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和政府環保部門反映。
(1)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及聯系方式
評價單位:襄陽眾鑫緣環??萍加邢薰?/span>
聯系人及電話::姚志勇 0710-3069852
電子信箱:513585735@qq.com(注明“香水河旅游區總體規劃”)
(2)建設單位及電話
規劃實施單位:襄陽七彩實業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電話:張娟娟 0710-5381882
香水河旅游區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簡本
一、規劃背景
《南漳縣城市總體規劃》(2010-2030)明確了南漳縣旅游發展目標,即:以三國文化旅游為龍頭,以生態觀光、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康體娛樂為主要發展方向,集觀光、度假、商務、會議、康體等旅游形式于一體的,在省內外有較大影響的文化生態型旅游目的地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
南漳地處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相對中心部位,東接大洪山歷史文化旅游區,南連古荊州三國文化旅游區和長江三峽觀光度假旅游區,西承神農架原始生態旅游區,北通武當山文化遺產旅游區,是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六大精品旅游區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南漳旅游核心項目 —— 香水河旅游區是南漳旅游發展的核心。南漳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明確了南漳縣未來十幾年的旅游業發展思路,在市場定位、產品開發、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均做了詳細的規劃,對香水河旅游區的發展也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思路。香水河旅游區作為南漳縣香水河旅游區總體規劃(2013-2022 年)休閑觀光七彩瀑,避暑養生香水河旅游業的核心項目,是南漳縣旅游業發展的支柱,在南漳旅游業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南漳縣生態文化旅游長廊的旅游目的地 —— 香水河旅游區是南漳旅游的形象名片。在《南漳生態文化旅游長廊策劃方案》(2009)中,將香水河旅游區定位為以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為主,科普教育和野外探險為主要補充、國家 AAAA 級旅游區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由于來南漳的游客大多數來自襄陽方向,香水河旅游區的七彩瀑布是吸引游客來香水河的核心旅游資源,一定程度上就是香水河的名片,同時也承擔著南漳旅游形象名片的功能。
規劃的“香水河旅游區”由湖北荊山楚源生態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該規劃位于南漳縣城關西南38km的毛山河與陳家河的高山峽谷之中,西北距薛坪4km,東北距襄陽約80km。景區景點主要分布在普陀庵和泉花坪兩個村民委員會轄區范圍內,規劃控制總面積約為26.75km2。
其規劃的總體目標為:“在深入挖掘旅游資源和對接旅游市場熱點的基礎上,把香水河打造成國家AAAA級旅游區,和襄陽市最具特色的生態休閑度假基地。
二、與上位規劃的相符性分析
(1)與《南漳縣城市總體規劃》的相符性分析
《南漳縣城市總體規劃》(2010-2030)是南漳縣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總規劃中旅游發展戰略目標:將南漳建設成為以三國文化旅游為龍頭以生態觀光、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康體娛樂為主要發展方向集觀光、度假、商務、會議、康體等旅游形式于一體的在省內外有較大影響的文化生態型旅游目的地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
總規劃中旅游發展布局:規劃在縣域形成,即“一軸,二區”,即“一軸,二區”,所謂的“一軸”就是香水河核心景區的主干道為其自身發展的主軸,而二區又分為“二大核心功能區”和“二大輔助功能區”。
二大核心功能區:①普陀庵服務區;②香水河游覽區。
二大輔助功能區:①景鎮共建示范區;②生態植被保育區。
香水河旅游區總體規劃開發定位:依托于襄陽,服務于襄陽,充分利用香水河生態品牌的溢出效應,以“避暑”為核心發展理念,打造以生態旅游為基礎,休閑度假為核心,康體療養為特色的旅游產品體系,將香水河旅游區打造成為新旅游經濟模式下自然景觀獨特、服務設施先進、地域文化濃郁,集觀光、休閑、度假、體驗、養生、居住于一體的南漳最具特色的休閑旅游地。發展目標:在深入挖掘旅游資源和對接旅游市場熱點的基礎上,把香水河打造成國家AAAA級旅游區,和襄陽市最具特色的生態休閑度假基地。
香水河旅游區總體規劃的旅游發展定位、發展目標與《南漳縣城市總體規劃》(2010-2030)是相符的。
(2)與南漳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一致性分析
《南漳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中第五十四條、第八十三條、第一百一十四條中均將香水河旅游區劃為具有旅游價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觀的重點旅游區,同時其它建設用地重點任務包括香水河旅游區,旅游建設工程中也包含香水河旅游區。因此,香水河旅游區總體規劃與《南漳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是相符的。
(3)與《南漳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相符性分析
根據《南漳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其中提到:一、實施旅游“二次創業”:以全域景區化為方向,以爭創全省旅游強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為目標,大力實施旅游“二次創業”┄┄。充分整合各類旅游資源,重點加快水鏡莊、春秋寨、香水河、華中綠谷、七里山、翡翠峽、龍王峽等重點景區提檔升級;┄┄?!笆濉逼陂g,新增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3家,打造主推“南漳十景”,形成3-5條精品旅游線路,提升旅游品牌形象。┄┄。促進旅游要素充分發育,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拉伸延長旅游產業鏈。加強旅游執法,強化旅游市場監管,規范旅游市場行為,營造誠信旅游、安全旅游、放心旅游環境。三、加強旅游公路建設:新建隆中至七里山專用旅游公路,新建、改建香水河、漳河源、鴛鴦湖、清涼河、漫云村等旅游景區公路,實現重點旅游景區通省道。
香水河旅游區總體規劃的實施,與上述《南漳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是相符的。
(4)與《南漳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4-2030)》的相符性分析
南漳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明確了南漳縣未來十幾年的旅游業發展思路,在市場定位、產品開發、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均做了詳細的規劃,對香水河旅游區的發展也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思路。香水河旅游區作為南漳縣旅游業的核心項目,是南漳縣旅游業發展的支柱,在南漳旅游業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南漳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構建了全縣“兩心一軸,兩區多點”的旅游總體發展格局。即以城關鎮為縣域旅游集散中心,以東鞏鎮為旅游集散副中心,以“襄陽——綠谷大道——七里山——水鏡莊——香水河——中國有機谷(龍王峽漂流)——春秋寨——宜昌”為串聯整個縣域空間結構的旅游軸線,打造東部鄉村康體休閑區和西部山野風情旅游區,重點培育薛坪鎮、板橋鎮、巡檢鎮、肖堰鎮為縣內重要旅游集散點。
香水河旅游區總體規劃旨在打造東部鄉村康體休閑區和西部山野風情旅游區,與《南漳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4-2030)》是相符的。
(5)與《南漳生態文化旅游長廊策劃方案》(2009)的相符性分析
《南漳生態文化旅游長廊策劃方案》(2009)中,將香水河旅游區定位為以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為主,科普教育為主要補充、國家AAAA級旅游區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由于來南漳的游客大多數來自襄陽方向,香水河旅游區的七彩瀑布是吸引游客來香水河的核心旅游資源,一定程度上就是香水河的名片,同時也承擔著南漳旅游形象名片的功能。
香水河旅游區總體規劃的總體目標為:在深入挖掘旅游資源和對接旅游市場熱點的基礎上,把香水河打造成國家AAAA級旅游區,和襄陽市最具特色的生態休閑度假基地,其規劃的實施與《南漳生態文化旅游長廊策劃方案》(2009)是相符的。
(6)產業政策相符性分析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由鼓勵、限制和淘汰三類目錄組成。不屬于鼓勵類、限制類和淘汰類,且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為允許類。允許類不列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經檢索《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在鼓勵類中第三十四項第2條中提到:“鄉村旅游、生態旅游、森林旅游、工業旅游、體育旅游、紅色旅游、民族風情游及其他旅游資源綜合開發服務”, 香水河旅游區總體規劃的實施屬于生態類旅游項目的開發,其旅游類型定位為:依托于襄陽,服務于襄陽,充分利用香水河生態品牌的溢出效應,以“避暑”為核心發展理念,打造以生態旅游為基礎,休閑度假為核心,康體療養為特色的旅游產品體系,將香水河旅游區打造成為新旅游經濟模式下自然景觀獨特、服務設施先進、地域文化濃郁,集觀光、休閑、度假、體驗、居住于一體的南漳最具特色的休閑旅游地,襄陽近郊生態型旅游度假區、環襄陽城市旅游度假帶的重要部分,鄂西生態旅游圈中核心旅游度假區之一,國家AAAA級旅游區。
因此,該規劃項目的實施是符合國家當前的產業政策的。
三、環境現狀評價
(1)環境空氣
評價區域SO2、NO2小時濃度值、日均濃度值及TSP日均濃度值均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一級標準要求,區內環境空氣質量良好。
(2)地表水
本次評價各監測斷面pH、高錳酸鹽指數、溶解氧、氨氮、總磷均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要求。
(3)地下水
評價區域地下水各監測因子均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1993)Ⅲ類標準要求。
(4)聲環境
各噪聲監測點除2#游客集散中心晝間噪聲超標外,其余均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標準要求。分析原因,主要是2#監測點緊鄰景區停車場、餐飲和購票購物中心,受交通噪聲和社會噪聲影響所致。
(5)土壤環境
各個點位土壤中各監測因子的實測結果均未超標。說明香水河河景區范圍內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四、環境影響評價
(1)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
施工期的影響一般局限在施工區范圍內,通過合理安排施工和采取適當防護措施,可將影響減至最低程度,不會對居民生活、農業生產及生態系統產生較大影響。揚塵、噪聲及施工廢水等影響將隨著施工活動結束而終止。
(2)規劃實施后環境影響評價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分析:
該規劃以旅游觀光與休閑度假為重點,規劃區域用地26.75km2,規劃區域內廢氣主要為人員生活產生的廢氣,主要為餐飲燃料燃燒廢氣、油煙、汽車尾氣、垃圾臭氣等。
由于區域內規劃生活主要使用電能、液化石油氣等清潔能源,其燃燒后排放污染物量小,故規劃期內對環境空氣質量影響很小。
規劃區內設有餐飲設施,其廚房排放的飲食油煙若處理不當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必須按要求裝處理效率達80%的油煙凈化器,油煙經處理達標后排放,對周圍環境不會產生明顯影響。
另外,由類比調查其它類似規劃可知,營運期內汽車尾氣中NOx和CO對環境空氣質量產生輕微影響,但其影響范圍較小,一般在10m以內為標準的10%-30%左右,10m以外的污染物濃度較低,污染貢獻和影響較小。且目前已限制含鉛汽油的使用,因此汽車尾氣不再存在鉛污染問題。
該規劃項目規劃期內垃圾收集點會產生一定量的臭氣,但由于垃圾轉運站采用封閉作業及垃圾桶加密封蓋,產生臭氣量較少,產生時間短,對該規劃區域的環境影響不大。
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
規劃在外來游客與規劃中的餐飲中心、度假山莊、木屋這些集中居住區各建一套污水處理設施,采用埋地式,頂部可覆土栽植草皮與綠化,美化環境。污水處理設備主要以生物接觸氧化等一體化工藝為技術核心,輔以格柵除污及混合液回流硝化脫氮工藝及深度處理工藝,處理后的水質達到國家標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的規定??晒_廁、道路清掃、綠化、車輛沖洗等雜用,最大限度的減少水資源的消耗,保護環境。其它景點可修建生態環保廁所,廢水用于景區植被灌溉和施肥,對景區環境影響輕微。
聲環境影響分析:
交通噪聲:主要來自規劃區道路的機動車,其影響范圍局限在進出公路及游步道的兩側小范圍內,但汽車鳴笛及導游講解時的喇叭噪聲會較大。因此,為盡量減少噪聲影響,在保護區內要禁止車輛鳴笛,游步道上人群適當分散,以免游人群集嘈雜,導游講解時不用高音喇叭。
設備和社會生活噪聲:設備噪聲和社會生活噪聲的聲級小于施工期機械設備的噪聲,對項目區周邊環境影響較小,對項目區內的游客有一定的影響。由于旅客在旅游過程中產生的噪聲具有波動性,機械設備絕大部分在室內或地下運行,加之一般情況下休息區和娛樂區均有一定的距離,故對景區旅游環境產生的影響較小。而且項目內部綠化較多,對噪聲削減作用明顯,區內聲環境質量的晝間和夜間值完全可以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標準要求。項目設備和人群噪聲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
固體廢物影響分析:
該規劃實施后,固體廢棄物來源主要為旅客的旅游垃圾和景區工作人員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規劃由南漳縣垃圾處理廠集中處置;危險固體廢物,嚴格管理,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處理。各類固體廢物都有合理的處理,不會對園區環境造成影響。
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該規劃區域土地利用以景區用地、林業用地及農業用地為主,生物多樣性較低。規劃區現有植被多為常綠植與落葉、針葉與闊葉混交的次生林或人工林植被,其突出特征為片狀混交,也有天然的雜生混交。區域內無珍稀瀕危保護動、植物的自然分布。評價區內的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類都是廣布種,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和湖北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規劃區的生態環境質量問題主要為自然組分的調控能力建設,只有妥善解決好這一問題,才能解決好該區域內人們的生存條件、生活質量,提高剩余勞動力的轉換。因而該區域的發展一定要注意自然組分的建設,即綠化設施的建設。因此在這些自然組分的建設中還應重視各自然組分的連通性,用連通性來完善和彌補規劃區建設后自然組分面積的不足。
總體而言,規劃區建設對區域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較弱。
五、生態保護與減緩措施
(1)生態保護措施
項目施工階段:
①施工人員環保教育。
②在區內設置施工期生態環境監理,監理人員必須是具有相關知識的專業技術人員。對于區域范圍內植物的清理,應在生態環境監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③建設過程中,原有健壯的喬木、灌木、藤本和多年生的草木植物應盡量保留。
④對道路施工時應注意填挖平衡,盡可能減少土石方量,減少借土棄土;盡量少砍林木和破壞青苗;做好邊坡防護設計工作,根據地質情況采取種草或砌石護坡;做好排水設計,路面路基排水系統應自成體系,不得排入農田和灌溉渠系中;路肩設計取最小的變化值,從而減少路肩占地。
⑤地表開挖盡量避開雨季及洪水期,隨挖隨運,隨鋪隨壓,以減少水土流失。
⑥制定嚴格的施工規范,要求施工單位按規范文明施工,施工開挖的土石廢渣盡可能用于工程填方,力求挖填平衡,多余的土石廢渣必須按要求運到開發景區外指定地點倒放,嚴禁隨意堆放、下河,棄土或填土結束后,應減少施工區地表裸露時間,盡快恢復植被,保證土方的穩定,防止水土流失的發生。
⑦合理設置臨時施工用地,控制臨時用地規模,減少或避免占用農田,避免用地范圍以外的耕地被機械碾壓或堆放材料。
⑧要加強對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進行監督管理,保證各項措施的落實,并與主體工程同時竣工。
⑨為減少人為作用造成的地質災害,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可能出現的地質環境改變對工程穩定性的影響,盡量避免采用會引發地質災害的過大振動等施工方式,減少人為地質災害的發生。
⑩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工作。在工程施工期間,發現有地質災害隱患時,特別是地面塌陷、河岸坍塌和崩塌、滑坡等,應及時報告并對其進行防治處理。
⑾施工中要嚴禁濫砍林木,應盡量妥善移植。
⑿不能在規劃區中設置取石場和取土場。所需石料要到景區外合法采石場購進;取土場應在開工前結合當地土地利用規劃決定其位置及取土方式,取土區宜選擇荒坡、小山丘,盡可能遠離農田和人群居住地,以免流失的泥沙毀壞農田和施工作業影響居民生活?;钠?、小山丘取土后經過平整可作為耕地或進行植樹綠化。取土后形成較大面積的坑洼地的,可考慮整修成魚塘。取土處形成的挖土邊坡,應人為加工整修使其形成緩坡,從而因工程建設人為造成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對于取土后形成的邊坡裸露地,建設單位應負責植樹種草,盡可能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規劃實施后:
①加強規劃區生態植被恢復和生態風景林建設。在景區各景點、公路兩側綠化美化,選擇適合并能體現景區風貌和特點的本土花木,種類要多樣化,布局搭配要協調,要富有節奏感,以創造良好視覺環境和景觀。
②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力度,25度以上坡耕地必須退耕還林。重點做好陡坡耕地等的退耕工作,嚴禁將土壤條件和耕作條件良好的平壩緩坡地退耕。
③要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使他們合理掌握施用化肥農藥技術,推廣使用低毒或無毒的農藥,并盡量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
④嚴禁在開發景區內砍伐樹木,放火燒山。
⑤依規劃區豐富的旅游資源,在旅游交通線兩側加強綠化,形成獨特的綠色廊道景觀。
⑥加強對野生動物、珍稀植物的保護,嚴禁捕獵、宰殺、折枝、踐踏。景區內應盡量采用生態防治的辦法,保護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及昆蟲等各種動物。
⑦規劃區內交通用車宜采用電驅動,并控制時速。
⑧按照可持續發展原則,進一步強化核心區建設控制要求,嚴格限制山體開發活動,最大限度保護景區原生態環境;限制地下水開采,大力推行污水回用。
(2)環境保護措施
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運用交通換乘對景區實行交通控制;凡在區內行駛的機動車輛,整車噪聲不得超過國家《機動車輛允許噪聲標準》,不符合該標準的不予進入景區內行駛;區內提供的換乘車輛必須是低噪聲車輛,如電瓶車或軌道交通;規劃區域內環道路上車輛行駛速度不得超過20km/h,全路段禁止鳴笛;
做好道路建設和原有道路路面維修保養工作,對損壞路面及時養護,減少車輛振動噪聲。
沿公路、停車場兩側加密綠化帶種植喬木、灌木、地被進和草地相結合,形成連續密集的吸聲帶,發揮植物消聲作用。
在各功能區、餐飲區、交通換乘中心、停車場等公共場所,禁止使用高音廣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發出高噪聲的方法招攬顧客,嚴格限制宣傳車的使用;在規劃區域內任一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可能產生干擾周圍環境的過大音量的,必須遵守公安機關的規定;經營中的文化娛樂場所,其經營管理者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其邊界噪聲不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空調器、冷卻塔等可能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設備、設施的,其經營管理者應當采取措施,使其邊界噪聲不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準。選用的主要設備要求噪音低,運行振動??;所有帶振源的設備,如熱泵機組、空調機組等設減振基座或減振吊架;與設備連接的接管上加設柔性減振軟接頭。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餐廳的油煙廢氣必須通過處理效率不小于80%的油煙凈化設備處理后再經專用煙道引到建筑樓頂排放,油煙經處理后,應達到《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GB18483-2001)要求。
進入景區的車輛盡量采用無污染生態環保旅游車,減少旅游車輛尾氣對景區大氣環境的影響。
改善能源結構,盡量推廣使用太陽能、天然氣、石油液化氣、生活民用電等無污染能源,進而減少對生存環境的污染。
嚴格控制進入景區內的汽車數量,景區內以電瓶車為主要交通工具,游客乘電瓶車,以減少汽車尾氣、粉塵埃污染。
杜絕污染性的工業生產建于景區周圍。
廢水:
對水體及其污染源進行監測和管理,規劃在外來游客與規劃中的餐飲中心建一套污水處理設施,采用埋地式,頂部可覆土栽植草皮與綠化,美化環境。污水處理設備主要以生物接觸氧化等一體化工藝為技術核心,輔以格柵除污及混合液回流硝化脫氮工藝及深度處理工藝,處理后的水質達到國家標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的規定??晒_廁、道路清掃、綠化、車輛沖洗等雜用,最大限度的減少水資源的消耗,保護環境。
禁止垃圾雜物向規劃區內地表水體傾倒,影響水面整潔和影響水質。
固體廢物:
①景區內應高密度地投放分類垃圾箱,垃圾箱標識明顯,合理布置垃圾桶數量及位置,并要求垃圾桶的規格造型、色調與景區環境相協調。一般在游道上可按100m為間距離設置,人流集中區域可按50m間距設置垃圾箱。
②所有生活垃圾應進入垃圾收集系統,由環衛部門統一收集后送至垃圾全部交由華新水泥集團水泥窯焚燒,禁止在景區燃燒,應做到日產日清。在外運過程中,必須選用全密閉式的垃圾收集運送車,沿固定的垃圾收集運送通道外運。實現垃圾處理市場化,無害化,提高綜合利用率。
③加強景區游客自覺保護環境意識,在主要路口、景點等地段設立人性化衛生宣傳牌,教育居民、游客不亂扔垃圾并正確使用分類垃圾箱。
④劃分清潔衛生區,聘用一定數量的清潔工負責專門清理,制定分片分線包干計劃。
六、公眾參與結論
本次環評報告采取發放公眾參與調查表和網站公示兩種形式進行公眾意見的征集。
本次公眾參與調查結果表明,該規劃得到了規劃影響范圍大多數群體的關注和支持,大多數公眾對旅游區規劃的意義和作用還是比較認同。同時,絕大多數公眾認為旅游區總體規劃建設對促進本地區經濟發展非常有利,多數公眾對旅游區的環境持滿意態度,同時也有一部分公眾對現狀不太滿意,如對旅游區的生態和污水問題等,均說明旅游區還需在規劃中進一步協調解決。
綜上所述,公眾普遍要求環保主管部門能加強環境管理,認真監管企業的污染物排放,監督項目落實各項環保措施,同時也要求建設單位加強施工隊伍自身的管理,認真落實各項環保措施,盡量減輕環境影響,避免環境污染擾民,注重對漳河水源的保護。針對污染的各項治理措施一定要落實到位,按“三同時”要求進行落實,則其建設是能得到大多數公眾支持的。
七、規劃評價結論
香水河旅游區規劃充分利用香水河的地理區位優勢,將香水河旅游區定位為以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為主,科普教育和野外探險為主要補充、國家 AAAA 級旅游區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該規劃符合南漳縣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南漳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南漳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要求,規劃布局基本符合區域環境要求。規劃實施后,可以進一步完善規劃內供水、排水設施,完善交通與綠化及其它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南漳縣文化旅游發展,對南漳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具有的十分積極的意義。
只要香水河旅游區規劃在實施過程中,有效采納本報告提出的規劃調整建議,采取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并進行跟蹤評價和跟蹤監測,適時的采取改進措施,最大限度地減緩或避免因規劃實施帶來的不利影響,實現規劃區社會、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的發展。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分析,香水河旅游區規劃方案是合理可行的。